小蚂蚁 发表于 2021-9-9 12:22:22

JVM深度剖析:一文详解JVM是如何实现反射的?

反射是 Java 语言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特性,它允许正在运行的 Java 程序观测,甚至是修改程序的动态行为。

反射是 Java 语言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特性,它允许正在运行的 Java 程序观测,甚至是修改程序的动态行为。
举例来说,我们可以通过 Class 对象枚举该类中的所有方法,我们还可以通过Method.setAccessible(位于 java.lang.reflect 包,该方法继承自 AccessibleObject)绕过 Java 语言的访问权限,在私有方法所在类之外的地方调用该方法。
反射在 Java 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开发人员日常接触到的 Java 集成开发环境(IDE)便运用了这一功能:每当我们敲入点号时,IDE 便会根据点号前的内容,动态展示可以访问的字段或者方法。
另一个日常应用则是 Java 调试器,它能够在调试过程中枚举某一对象所有字段的值。

(图中 eclipse 的自动提示使用了反射)
在 Web 开发中,我们经常能够接触到各种可配置的通用框架。为了保证框架的可扩展性,它们往往借助 Java 的反射机制,根据配置文件来加载不同的类。举例来说,Spring 框架的依赖反转(IoC),便是依赖于反射机制。
然而,我相信不少开发人员都嫌弃反射机制比较慢。甚至是甲骨文关于反射的教学网页,也强调了反射性能开销大的缺点。
反射调用的实现
首先,我们来看看方法的反射调用,也就是 Method.invoke,是怎么实现的。
public final class Method extends Executable {
    ...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obj, Object... args) throws ... {
      ... //权限检查
      MethodAccessor ma = methodAccessor;
      if (ma == null) {
            ma = acquireMethodAccessor();
      }
      return ma.invoke(obj, args);
    }
}
如果你查阅 Method.invoke 的源代码,那么你会发现,它实际上委派给MethodAccessor 来处理。MethodAccessor 是一个接口,它有两个已有的具体实现:一个通过本地方法来实现反射调用,另一个则使用了委派模式。为了方便记忆,我便用“本地实现”和“委派实现”来指代这两者。
每个 Method 实例的第一次反射调用都会生成一个委派实现,它所委派的具体实现便是一个本地实现。本地实现非常容易理解。当进入了 Java 虚拟机内部之后,我们便拥有了Method 实例所指向方法的具体地址。这时候,反射调用无非就是将传入的参数准备好,然后调用进入目标方法。
// v0版本
import java.lang.reflect.Method;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target(int i) {
      new Exception("#" + i).printStackTrac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Class<?> klass = Class.forName("Test");
      Method method = klass.getMethod("target", int.class);
      method.invoke(null, 0);
    }
}
#不同版本的输出略有不同,这里我使用了Java 10。
$ java Test
java.lang.Exception: #0
at Test.target(Test.java:5)
at java.base/jdk.internal.reflect.NativeMethodAccessorImpl .invoke0(Native Methoa      t java.base/jdk.internal.reflect.NativeMethodAccessorImpl. .invoke(NativeMethodAt       java.base/jdk.internal.reflect.DelegatingMethodAccessorImpl.i .invoke(Delegatin
java.base/java.lang.reflect.Method.invoke(Method.java:564)
t      Test.main(Test.java:131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可以打印一下反射调用到目标方法时的栈轨迹。在上面的 v0 版本代码中,我们获取了一个指向 Test.target 方法的 Method 对象,并且用它来进行反射调用。在 Test.target 中,我会打印出栈轨迹。
可以看到,反射调用先是调用了 Method.invoke,然后进入委派实现(
DelegatingMethodAccessorImpl),再然后进入本地实现(NativeMethodAccessorImpl),最后到达目标方法。
这里你可能会疑问,为什么反射调用还要采取委派实现作为中间层?直接交给本地实现不可以么?
其实,Java 的反射调用机制还设立了另一种动态生成字节码的实现(下称动态实现),直接使用 invoke 指令来调用目标方法。之所以采用委派实现,便是为了能够在本地实现以及动态实现中切换。
//动态实现的伪代码,这里只列举了关键的调用逻辑,其实它还包括调用者检测、参数检测的字节码。
package jdk.internal.reflect;
public class GeneratedMethodAccessor1 extends ... {
    @Overrides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obj, Object[] args) throws ... {
      Test.target((int) args);
      return null;
    }
}
动态实现和本地实现相比,其运行效率要快上 20 倍。这是因为动态实现无需经过 Java到 C++ 再到 Java 的切换,但由于生成字节码十分耗时,仅调用一次的话,反而是本地实现要快上 3 到 4 倍。
考虑到许多反射调用仅会执行一次,Java 虚拟机设置了一个阈值 15(可以通过
-Dsun.reflect.inflationThreshold= 来调整),当某个反射调用的调用次数在 15 之下时,采用本地实现;当达到 15 时,便开始动态生成字节码,并将委派实现的委派对象切换至动态实现,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 Inflation。
为了观察这个过程,我将刚才的例子更改为下面的 v1 版本。它会将反射调用循环 20 次。
// v1版本
import java.lang.reflect.Method;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target(int i) {
      new Exception("#" + i).printStackTrac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Class<?> klass = Class.forName("Test");
      Method method = klass.getMethod("target", int.class);
      for (int i = 0; i < 20; i++) {
            method.invoke(null, i);
      }
    }
}
#使用-verbose:class打印加载的类
$ java -verbose:class Test
...
java.lang.Exception: #14
at Test.target(Test.java:5)
at java.base/jdk.internal.reflect.NativeMethodAccessorImpl .invoke0(Native Methoat java.base/jdk.internal.reflect.NativeMethodAccessorImpl .invoke(NativeMethodAat java.base/jdk.internal.reflect.DelegatingMethodAccessorImpl .invoke(Delegatinat java.base/java.lang.reflect.Method.invoke(Method.java:564)
at Test.main(Test.java:12)
...
...
jdk.internal.reflect.GeneratedMethodAccessor1 source: __JVM_Djava.lang.Exception: #15
at Test.target(Test.java:5)
at java.base/jdk.internal.reflect.NativeMethodAccessorImpl .invoke0(Native Methodat java.base/jdk.internal.reflect.NativeMethodAccessorImpl .invoke(NativeMethodAcat java.base/jdk.internal.reflect.DelegatingMethodAccessorImpl .invoke(Delegatingat java.base/java.lang.reflect.Method.invoke(Method.java:564)
at Test.main(Test.java:12)
java.lang.Exception: #16
at Test.target(Test.java:5)
at jdk.internal.reflect.GeneratedMethodAccessor1 .invoke(Unknown Source)
at java.base/jdk.internal.reflect.DelegatingMethodAccessorImpl .invoke(Delegatingat java.base/java.lang.reflect.Method.invoke(Method.java:564)
at Test.main(Test.java:12)
...
可以看到,在第 15 次(从 0 开始数)反射调用时,我们便触发了动态实现的生成。这时候,Java 虚拟机额外加载了不少类。其中,最重要的当属GeneratedMethodAccessor1(第 30 行)。并且,从第 16 次反射调用开始,我们便切换至这个刚刚生成的动态实现(第 40 行)。
反射调用的 Inflation 机制是可以通过参数(-Dsun.reflect.noInflation=true)来关闭的。这样一来,在反射调用一开始便会直接生成动态实现,而不会使用委派实现或者本地实现。
反射调用的开销
下面,我们便来拆解反射调用的性能开销。
在刚才的例子中,我们先后进行了 Class.forName,Class.getMethod 以及Method.invoke 三个操作。其中,Class.forName 会调用本地方法,Class.getMethod则会遍历该类的公有方法。如果没有匹配到,它还将遍历父类的公有方法。可想而知,这两个操作都非常费时。
值得注意的是,以 getMethod 为代表的查找方法操作,会返回查找得到结果的一份拷贝。因此,我们应当避免在热点代码中使用返回 Method 数组的 getMethods 或者getDeclaredMethods 方法,以减少不必要的堆空间消耗。
在实践中,我们往往会在应用程序中缓存 Class.forName 和 Class.getMethod 的结果。因此,下面我就只关注反射调用本身的性能开销。
为了比较直接调用和反射调用的性能差距,我将前面的例子改为下面的 v2 版本。它会将反射调用循环二十亿次。此外,它还将记录下每跑一亿次的时间。
我将取最后五个记录的平均值,作为预热后的峰值性能。(注:这种性能评估方式并不严谨,我会在专栏的第三部分介绍如何用 JMH 来测性能。)
在我这个老笔记本上,一亿次直接调用耗费的时间大约在 120ms。这和不调用的时间是一致的。其原因在于这段代码属于热循环,同样会触发即时编译。并且,即时编译会将对Test.target 的调用内联进来,从而消除了调用的开销。
// v2版本
mport java.lang.reflect.Method;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target(int i) {
      //空方法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Class<?> klass = Class.forName("Test");
      Method method = klass.getMethod("target", int.class);
      long current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for (int i = 1; i <= 2_000_000_000; i++) {
            if (i % 100_000_000 == 0) {
                long temp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ystem.out.println(temp - current);
                current = temp;
            }
            method.invoke(null, 128);
      }
    }
}
下面我将以 120ms 作为基准,来比较反射调用的性能开销。
由于目标方法 Test.target 接收一个 int 类型的参数,因此我传入 128 作为反射调用的参数,测得的结果约为基准的 2.7 倍。我们暂且不管这个数字是高是低,先来看看在反射调用之前字节码都做了什么。
aload_2                         //加载Method对象
aconst_null                     //反射调用的第一个参数null
iconst_1
anewarray Object                //生成一个长度为1的Object数组
dup
iconst_0
sipush 128
invokestatic Integer.valueOf    //将128自动装箱成Integer73: aastore                         //存入Object数组中
invokevirtual Method.invoke   //反射调用
这里我截取了循环中反射调用编译而成的字节码。可以看到,这段字节码除了反射调用外,还额外做了两个操作。

[*]第一,由于 Method.invoke 是一个变长参数方法,在字节码层面它的最后一个参数会是Object 数组(感兴趣的同学私下可以用 javap 查看)。Java 编译器会在方法调用处生成一个长度为传入参数数量的 Object 数组,并将传入参数一一存储进该数组中。
[*]第二,由于 Object 数组不能存储基本类型,Java 编译器会对传入的基本类型参数进行自动装箱。
这两个操作除了带来性能开销外,还可能占用堆内存,使得 GC 更加频繁。(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用虚拟机参数 -XX:+PrintGC 试试。)那么,如何消除这部分开销呢?
关于第二个自动装箱,Java 缓存了 [-128, 127] 中所有整数所对应的 Integer 对象。当需要自动装箱的整数在这个范围之内时,便返回缓存的 Integer,否则需要新建一个 Integer对象。
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个缓存的范围扩大至覆盖 128(对应参数
-Djava.lang.Integer.IntegerCache.high=128),便可以避免需要新建 Integer 对象的场景。
或者,我们可以在循环外缓存 128 自动装箱得到的 Integer 对象,并且直接传入反射调用中。这两种方法测得的结果差不多,约为基准的 1.8 倍。
现在我们再回来看看第一个因变长参数而自动生成的 Object 数组。既然每个反射调用对应的参数个数是固定的,那么我们可以选择在循环外新建一个 Object 数组,设置好参数,并直接交给反射调用。改好的代码可以参照文稿中的 v3 版本。
// v3版本
import java.lang.reflect.Method;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target(int i) {
      //空方法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Class<?> klass = Class.forName("Test");
      Method method = klass.getMethod("target", int.class);
      Object[] arg = new Object;
      //在循环外构造参数数组
      arg = 128;
      long current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for (int i = 1; i <= 2_000_000_000; i++) {
            if (i % 100_000_000 == 0) {
                long temp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ystem.out.println(temp - current);
                current = temp;
            }
            method.invoke(null, arg);
      }
    }
}
测得的结果反而更糟糕了,为基准的 2.9 倍。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你在上一步解决了自动装箱之后查看运行时的 GC 状况,你会发现这段程序并不会触发 GC。其原因在于,原本的反射调用被内联了,从而使得即时编译器中的逃逸分析将原本新建的 Object 数组判定为不逃逸的对象。
如果一个对象不逃逸,那么即时编译器可以选择栈分配甚至是虚拟分配,也就是不占用堆空间。具体我会在本专栏的第二部分详细解释。
如果在循环外新建数组,即时编译器无法确定这个数组会不会中途被更改,因此无法优化掉访问数组的操作,可谓是得不偿失。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最好记录是 1.8 倍。那能不能再进一步提升呢?
刚才我曾提到,可以关闭反射调用的 Inflation 机制,从而取消委派实现,并且直接使用动态实现。此外,每次反射调用都会检查目标方法的权限,而这个检查同样可以在 Java 代码里关闭,在关闭了这两项机制之后,也就得到了我们的 v4 版本,它测得的结果约为基准的1.3 倍。
// v4版本
import java.lang.reflect.Method;
//在运行指令中添加如下两个虚拟机参数:
// -Djava.lang.Integer.IntegerCache.high=128
// -Dsun.reflect.noInflation=true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target(int i) {
      //空方法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Class<?> klass = Class.forName("Test");
      Method method = klass.getMethod("target", int.class);
      method.setAccessible(true);
      //关闭权限检查
      long current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for (int i = 1; i <= 2_000_000_000; i++) {
            if (i % 100_000_000 == 0) {
                long temp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ystem.out.println(temp - current);
                current = temp;
            }
            method.invoke(null, 128);
      }
    }
}
到这里,我们基本上把反射调用的水分都榨干了。接下来,我来把反射调用的性能开销给提回去。
首先,在这个例子中,之所以反射调用能够变得这么快,主要是因为即时编译器中的方法内联。在关闭了 Inflation 的情况下,内联的瓶颈在于 Method.invoke 方法中对MethodAccessor.invoke 方法的调用。

我会在后面的文章中介绍方法内联的具体实现,这里先说个结论:在生产环境中,我们往往拥有多个不同的反射调用,对应多个 GeneratedMethodAccessor,也就是动态实现。
由于 Java 虚拟机的关于上述调用点的类型 profile(注:对于 invokevirtual 或者invokeinterface,Java 虚拟机会记录下调用者的具体类型,我们称之为类型 profile)无法同时记录这么多个类,因此可能造成所测试的反射调用没有被内联的情况。
// v5版本
import java.lang.reflect.Method;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target(int i) {
      //空方法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Class<?> klass = Class.forName("Test");
      Method method = klass.getMethod("target", int.class);
      method.setAccessible(true);
      //关闭权限检查
      polluteProfile();
      long current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for (int i = 1; i <= 2_000_000_000; i++) {
            if (i % 100_000_000 == 0) {
                long temp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ystem.out.println(temp - current);
                current = temp;
            }
            method.invoke(null, 128);
      }
    }
    public static void polluteProfile() throws Exception {
      Method method1 = Test.class.getMethod("target1", int.class);
      Method method2 = Test.class.getMethod("target2", int.class);
      for (int i = 0; i < 2000; i++) {
            method1.invoke(null, 0);
            method2.invoke(null, 0);
      }
    }
    public static void target1(int i) {
    }
    public static void target2(int i) {
    }
}
在上面的 v5 版本中,我在测试循环之前调用了 polluteProfile 的方法。该方法将反射调用另外两个方法,并且循环上 2000 遍。
而测试循环则保持不变。测得的结果约为基准的 6.7 倍。也就是说,只要误扰了Method.invoke 方法的类型 profile,性能开销便会从 1.3 倍上升至 6.7 倍。
之所以这么慢,除了没有内联之外,另外一个原因是逃逸分析不再起效。这时候,我们便可以采用刚才 v3 版本中的解决方案,在循环外构造参数数组,并直接传递给反射调用。这样子测得的结果约为基准的 5.2 倍。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提高 Java 虚拟机关于每个调用能够记录的类型数目(对应虚拟机参数 -XX:TypeProfileWidth,默认值为 2,这里设置为 3)。最终测得的结果约为基准的2.8 倍,尽管它和原本的 1.3 倍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总算是比 6.7 倍好多了。
总结与实践
在默认情况下,方法的反射调用为委派实现,委派给本地实现来进行方法调用。在调用超过15 次之后,委派实现便会将委派对象切换至动态实现。这个动态实现的字节码是自动生成的,它将直接使用 invoke 指令来调用目标方法。
方法的反射调用会带来不少性能开销,原因主要有三个:变长参数方法导致的 Object 数组,基本类型的自动装箱、拆箱,还有最重要的方法内联。
本文的实践环节,你可以将最后一段代码中 polluteProfile 方法的两个 Method 对象,都改成获取名字为“target”的方法。请问这两个获得的 Method 对象是同一个吗(==)?他们 equal 吗(.equals(…))?对我们的运行结果有什么影响?
import java.lang.reflect.Method;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target(int i) {
      //空方法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Class<?> klass = Class.forName("Test");
      Method method = klass.getMethod("target", int.class);
      method.setAccessible(true);
      //关闭权限检查
      polluteProfile();
      long current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for (int i = 1; i <= 2_000_000_000; i++) {
            if (i % 100_000_000 == 0) {
                long temp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ystem.out.println(temp - current);
                current = temp;
            }
            method.invoke(null, 128);
      }
    }
    public static void polluteProfile() throws Exception {
      Method method1 = Test.class.getMethod("target", int.class);
      Method method2 = Test.class.getMethod("target", int.class);
      for (int i = 0; i < 2000; i++) {
            method1.invoke(null, 0);
            method2.invoke(null, 0);
      }
    }
    public static void target1(int i) {
    }
    public static void target2(int i) {
    }
}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6844865223015268872/

http://www.zzvips.com/article/190382.htm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JVM深度剖析:一文详解JVM是如何实现反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