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张之洞<学贯中西造形>来演练云平台架构思维
前言:由于我与日本IT产业有长期的项目合作,工作地点有时在西班牙的巴赛罗讷(或日本的东京),我很喜欢研究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海战,包括中日甲午海战的相关事物(因为与我出生的台湾息息相关)。例如,甲午战败之后,清庭大员们猛然发现,同光以来的洋务运动,不仅不能与英美列强相抗衡,而且还不足以抵制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因而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此运动的主角人物张之洞就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ee ee
欢迎访问 ==>高老师的博客网页
高焕堂:MISOO(大数据.大思考)联盟.台北中心和东京(日本)分社.总教练
EE EE
拿张之洞<学贯中西造形>来演练<Java/Hbase + C>云平台架构思维
by 高煥堂
张之洞的<学贯中西造形>
甲午战败之后,清庭大员们猛然发现,同光以来的洋务运动,不仅不能与英美列强相抗衡,而且还不足以抵制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因而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此运动的主角人物张之洞就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例如,他在《劝学篇》文章里写道:
“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
“夫所谓道本者三纲四维是也,若并此弃之,法未行而大乱作矣,若守此不失,虽孔、孟复生,岂有议变法之非者哉?”
“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机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弟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汔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如其昏惰无志,空言无用,孤陋不通,傲很不改,坐使国家颠,圣教灭绝,则虽弟佗其冠,冲淡其辞,手注疏而口性理,天下万世皆将怨之詈之,曰此尧、舜、孔、孟之罪人而已矣。”
他分为永恒不变之道,与因时变宜之法;中学偏于不变之道,而西学偏于可变之法。
----唯有透过简单(因不变而简单),才能掌握复杂多变。所以,也可看成<加/减法>之关系。
----其实,我很喜欢张之洞的这个<学贯中西>的架构。这又让我联想到儒家哲学大师牟宗三的“良知的自我坎陷说”主张。牟宗三在其1961年的经典巨著《理性的运性表现与架构表现》书里,就提到了:在中华文化的生命里,
[*]只有「综合的尽理之精神」,而缺少「分解的尽理之精神」
[*]只有「理性之运用表现」,而缺少「理性之架构表现」
[*]只有「理性之内容表现」,而缺少「理性之外延表现」
----这提醒了在儒家文化熏滔成长的我,用心反思软件架构的分解(Decomposition)思维是否达到原子(Atom)造形层级,这可能是分解尽理之精神。然后,在架构(Architecture)思维里,是否设计出简单的组合韵律,基于简单造形和清晰组合规律,从简单中组合出气象万千的架构。这可能是理性的架构表现。最后,在抽象(Abstraction)思维里,是否将内涵(内容)与造形(外延)抽离开来,也就是集装箱是抽象视角。这可能是理性的外延表现。
----于是,我就采用集装箱式抽象视角,将中学、西学内涵(Content)抽离,留下集装箱;而得出一个不变之形(Form)。我称之为:张之洞的<学贯中西造形>;如下图:
----这就成为原子(Atom)层级的集装箱,极为可爱的简单造形。我认为张之洞对于当时西学东渐产生的极为复杂的情势,做了非常优越的架构(减法)设计,帮中国人从复杂中设计出简单。就如同牛顿发现了F=ma力学公式造形,或爱因斯坦的E=MC^2的质能互换公式造形。
----于是,人人都能透过简单造形来掌握复杂了。也就是,能将形形×××的内涵,装填到简单(不变)的及装箱(造形)里面。
----这就像唐诗的<七言绝句造形>,无论李白、杜甫或白居易等人人都能将其无限创新、情感和梦想,填入唐诗造形(集装箱)里面。这就是所谓的:诗同形。
----基于张之洞的<学贯中西造形>,人们(如架构师)就能继续替造形来订定其清晰而简单的组合规律,以便让人人都能从简单中组合初复杂(系统或产品)。就像,将氢氧原子组合成水分子一般。
----这是造形的不变,以及组合韵律的不变;而不是中学或西学的不变。一棵树也是形的不变,以及组合韵律的不变;而不是树干、树叶或树根的不变。其实,至今我也还没有能力去创立<学贯中西造形>的组合韵律。以上只是我在日本(或西班牙)工作时,常用来训练架构师集装箱抽象技能的有趣范例之一。于此,与您分享之,或许也可做为你茶余饭后闲聊的议题。
ee ee
ADT首轮推广大优惠!! 抢鲜报名参加《架构师思考技术与大数据云平台(顶层)设计法则》课程,请看:http://t.cn/8FqOSG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