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OSI 参考模型与TCP/IP 模型-H3C认证网络工程师(H3CNE)
一、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的产生背景在网络发展的早期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变化速度非常快,计算机网络变得越来越复杂,新的协议和应用不断产生,而网络设备大部分都是按厂商自己的标准生产,不能兼容,很难相互间进行通信。
为了解决网络之间的兼容性问题,实现网络设备间的相互通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4年提出了OSIRM(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很快成为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基础模型。
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一种完全忠实于OSI 参考模型的协议族流行开来。相反,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机构(DARPA,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六十年代开发的ARPANET 的TCP/IP 协议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Internet 的事实标准。
OSI 模型是对发生在网络设备间的信息传输过程的一种理论化描述,它仅仅是一种理论模型,并没有定义如何通过硬件和软件实现每一层功能,与实际使用的协议(如TCP/IP 协议)是有一定区别的。虽然OSI仅是一种理论化的模型,但它是所有网络学习基础,因此除了解各层的名称外,更应深入了解它们的功能及各层之间是如何工作。
二、OSI参考模型
[*]定义
OSI参考模型定义了网络中设备所遵守的层次结构
[*]分层结构的优点
(1)开放的标准化接口:通过规范各个层次之间,使厂商可以自由地生产出网络品,这种开放给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2)多厂商兼容性:采用统一的标准层次化模型后,各个设备生产遵循标准进行品的设计开发,有效地保证了产间兼容性。
(3)易于理解、学习和更新协议标准:由各层次之间相对独立,使得讨论制定协议标准变得比较容易,某一层次的改也不会影响其他。协议标准变得比较容易,某一层次的改也不会影响其他协议。
(4)实现模块化工程,降低了开发实现的复杂度:每个厂商都可以专注于某 一层次或一模块,独立开发自己的产品,这样的模块化化降低了单一产品或模块的复杂度,提高了开发效率,降低了开发费用。
(5)便于故障排除:一旦发生网络故障,可以比较容易地将故障定位于某一层次,进而快速找出故障根源。
[*]OSI参考模型层次结构
说明:传输层会话层区别
传输层:端口用于区分同一台计算机上的不同应用程序
TCP:可靠的传输、UDP:不可靠的传输
会话层:区分同一个应用程序的不同访问者
三、OSI参考模型的问题
OSI 参考模型的诞生为清晰地理解互联网络、开发网络产品和网络设计等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OSI 过于复杂,难以完全实现;OSI 各层功能具有一定的重复性,效率较低;再加上OSI 参考模型提出时,TCP/IP 协议已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因此OSI 参考模型并没有流行开来,也从来没有存在一种完全遵守OSI 参考模型的协议族。
四、TCP/IP 模型
[*]TCP/IP模型的层次结构
说明:
在实际应用中,各大厂商将TCP/IP模型分为5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各层次主要功能及协议
五、数据封装和解封装
[*]封装
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加入一些额外信息形成新的格式。
[*]解封装
拆除掉封装的额外信息,还原成原始数据。
[*]TCP/IP分层封装
(1)物理层:比特流(Bit)(2)数据链路层:数据帧(Frame)(3)网络层:数据包(Packet)(4)传输层:数据段(Segment)(5)应用层:数据(Data)
[*]数据封装和解封装过程数据发送时,从上至下逐层封装;
数据接收时,从下至上逐层解封装;
只有拆除外层封装,才能看到内层封装。
附1:
关注我,加微信,获取此次配置工程、更多配置案例,也可以承接远程调试各厂商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私活,欢迎各位老板加微信私聊。
附2:
给大家推荐一个靠谱的IE讲师,我从最开始到结束三个月就拿证了,这个讲师既有华三、华为的IE讲师认证,同时又有华三、华为的IE工程师证书,实力强大。有打算考华三IE或者华为IE的兄弟可以加我微信私聊。
https://blog.51cto.com/u_14302472/483343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