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下软件包类故障排错方案详解
软件包类故障在Linux系统中比较常见,软件包类故障产生的原因非常多,如何查找原因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Linux下软件包类故障排错方案详解;希望对大家会有帮助!有需要的朋友一起去看看吧软件包类故障在Linux系统中比较常见,例如:需要编译源码包程序时系统中没有安装gcc编译工具,安装RPM软件包时有未解决的依赖关系,程序库文件或头文件的安装路径不正确等,软件包类故障产生的原因非常多,通常只需要根据相应的错误提示信息,确认安装好编译环境,找到所需要的依赖软件包,纠正库文件或对应的头文件路径即可。
下面主要介绍rpm数据库损坏和找不到“.so”文件的故障解决方法。
1、rpm数据库损坏
rpm数据库损坏的故障并不多见,出现该故障的原因一般是由于经常强制关机,误删除运行中的文件,强制替换一些rpm包文件等。rpm数据库损坏后,在使用rpm工具查询或安装软件时,将无法正常运行。
eg:模拟rpm数据库损坏故障,并验证错误信息。
RPM作为Linux系统中的软件包管理机制,维护着一份独立的文件数据库,用于存储在系统中已安装的rpm包信息。当数据文件损坏时,将导致不能使用rpm命令或yum命令来查询、安装、升级、删除rpm类软件包。解决该故障一般只需要执行"rpm --rebuilddb"命令,重建数据库即可。
Ps:本系统httpd包已经安装!
eg:清除损坏的rpm数据文件,并重建数据库信息。
看图提示可以了吧!
2、缺少*.so类文件
在通过源码编译的方式安装软件包时,程序的可执行文件、函数库、配置文件等一般会默认安装到"/usr/local'目录下的相应位置(前提是你的程序安装在"/usr/local"下喔,比如:/usr/local/mysql/bin、/usr/local/mysql/lib等),以便与系统程序的相关目录区别开来。
*.so文件就如同Windows系统中的.dll文件一样,是库文件。一个程序的正常安装和运行需要特定库文件的支持。由于类似于"/usr/local/mysql/lib"的目录并不包括在Linux系统的默认库文件路径下,当安装其他软件包时,如果需要用到这些目录中的动态链接库文件,将会无法找到,从而出现缺少".so"文件的错误信息。
在RHEL5系统中,配置文件“/etc/ld.so.conf”记录了动态链接库的默认搜索路径。当需要添加新的库文件搜索路径时,则必须在该文件中进行相应修改,修改完毕后执行"ldconfig"命令,重新读取新的配置信息。
eg:将"/usr/local/mysql/lib/mysql'目录添加到系统的库文件搜索路径中。
vi /etc/ld.so.conf//在文件末尾添加一行记录
/usr/local/mysql/lib/mysql
ldconfig
当安装新的应用程序时,如果提示缺少".so"文件,应首先使用find命令查找系统中是否存在对应的文件,若不存在则表示提供该链接库的依赖软件并没有安装,需要先获取相应的软件包并安装才行。若在系统中已经存在对应的".so"文件,则可以通过上述修改ld.so.conf文件的方法解决库文件搜索的问题。
3、修复文件系统
Linux主机经常因为非正常关机、突然断电、设备数据读写异常等原因导致文件系统的破坏。比较常见的是超级块(super-block)损坏,超级块是文件系统的核心"档案",它记录了该文件系统的类型、大小、空闲磁盘块等信息。当文件系统的超级块数据损坏时,Linux将无法识别该文件系统,也就无法挂载使用。
当通过"/etc/fstab"配置文件自动加载的文件系统出现错误时,Linux系统开机后一般会自动进行检测,并提示用户需要进行文件系统的修复操作,例如:当"/dev/sdb1"分区的超级块出现错误时,启动后系统将提示"Give root password for maintenance"
这时只需要输入root用户的密码,即可进入到一个临时的Shell环境,在这里用户可以对出现错误的文件系统进行修复。修复一般的文件系统错误可以使用fsck命令,结合"-t"选项指定文件系统类型,结合“-y”选择对发现的问题自动回答“yes”。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该文件系统遭受破坏的情况很严重,则修复完毕后可能仍然会丢失一些数据,因此请慎重决定是否进行修复。
eg:使用fsck命令修复位于"/dev/sdb1"分区中的ext3文件系统。
fsck -yt ext3 /dev/sdb1
exit//退出临时Shell环境后将自动重启。
4、磁盘资料耗尽故障
显而易见,当一个文件系统的磁盘空间被耗尽以后,将无法继续在该分区创建新的文件数据,从而导致故障的出现,例如:当根分区"/"中的磁盘空间耗尽以后,将可能导致部分程序乃至整个系统无法正常启动或进行,因为一些临时的运行文件将无法建立。
当根分区磁盘空间不足无法启动进入Linux系统时,可以通过RHEL5的光盘进入急救模式,转移或清除掉根分区占用大量空间的文件。过程不再描述。
除此以外,当ext3文件系统中,i节点作为文件的索引节点,决定了该磁盘中文件数据的存储位置。当一个文件系统被创建以后,其i节点数就已经固定下来了,从而在该文件系统中能够使用的文件数量也就固定下来了。如果用户在该分区中创建了巨量的细小文件(耗尽i节点),将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虽然该分区中仍然有大量的剩余磁盘空间,但是用户却无法再 建立新的文件。
4.1、模拟i节点耗尽故障
eg:1、以一个20M的ext3文件系统为例(“/dev/sdb2”),将其挂载到"/data"目录下。并使用带“-i”选项的df命令确认该分区的i节点的使用情况。
4.2、编写一个循环创建空文件的脚本程序,运行该脚本直至耗尽sdb2分区中的i节点。
4.3、i节点耗尽以后,再次创建新的文件时,将会出现"设备上没有空间"的错误信息,但是使用df命令可以查看到该分区中还有可用的剩余空间,只是i节点数已经用完。
4.4、修复i节点耗尽故障
理解i节点耗尽故障的根结以后,问题就好了点了,只要找出该分区中占用大量i节点的细小文件,并进行转移或者删除即可。
rm -rf `find /data -empty -a -type f`
5、无法卸载已挂载的设备
在Linux系统中,通过umount命令卸载光驱等设备时,有时候会出现"device is busy"的提示信息,而无法卸载。这表示"设备正忙",很可能是由于用户或者其他程序正在使用设备的资料而造成的,系统基于保护性考虑,将禁止直接卸载该设备。
eg:当用户的当前功能路径位于光盘中的目录时,将无法卸载该光盘设备。
由于umount命令并不会告知是那个用户、程序正在使用该设备中的资源,因此在当前登录的用户数量较多、进程结构复杂的情况下会很难定位正在使用该目录的进程。使用fuser命令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fuser命令用户找出正在使用某个设备或文件/目录的用户、程序等相关信息。通过“-m”选项可以指定相应的文件或目录,“-v”选项可以显示详细信息。如果使用"-k"选项,还可以强制关闭正在使用该文件或目录的进程(当然,也可以使用kill命令终止该进程。)
eg:查看正在使用"/media"目录的用户、进程等相关信息,然后关闭正在使用该目录的进程。
6、检测硬盘坏道
磁盘坏道分为逻辑坏道和物理坏道两种,前者主要由于软件操作不当造成,可以使用软件修复;而后者是物理性损坏,只能通过更改磁盘分区或扇区占用位置来进行改善,排除掉包含坏块的磁盘空间。当磁盘出现一下现象时,有可能是磁盘出现坏道,需要进行检测和修复。
>:读取磁盘中的数据时,磁盘设备发出异常声响。
>:访问磁盘中的某个文件时,反复读取且出错,提示文件损坏。
>:对于新建立的分区无法完成格式化。
>:系统使用该磁盘时频繁死机。
硬盘出现坏道后,如果不及时更换或进行技术出来,坏道就会越来越多,并可能造成频繁死机和数据丢失的后果。所有必要时应该对磁盘进行定期检测,检测是否存在坏道。
在Linux系统中,检测磁盘的坏道情况可以使用badblocks命令进行,在创建文件系统的过程中也可以结合mkfs命令的选项进行检测。使用badblocks命令时,“-s”选项用户显示进度信息,“-v”选项用于显示详情。
eg:使用mkfs命令格式化"/dev/sdb2"分区,并结合"-c"选项进程坏块检测。
eg:使用badblocks命令检测"/dev/sdb2"分区中是否存心坏块。
以上为常见问题;欢迎补充~~
http://www.zzvips.com/article/1601.html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