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课后练习
1. 某网络在物理层规定,信号的电平用+10V ∼ \sim ∼+15V表示二进制0,用-10V ∼ \sim ∼-15V表示二进制1,电线长度限于15m以内,这体现了物理层接口的( C )
A. 机械特性 B. 功能特性 C. 电气特性 D. 规程特性
分析: 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
2. 当描述一个物理层接口引脚在处于高电平时的含义时,该描述属于( C )
A. 机械特性 B. 电气特性 C. 功能特性 D. 规程特性
分析: 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
2. 物理层的下面的传输媒体 传输媒体不属于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任何一层,如果非要将其添加到体系结构中,那只能将其放在物理层之下。
传输媒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导引型传输媒体,另一类是非导引型传输媒体。在导引型传输媒体中,电磁波被导引沿着固体媒体传播。常见的导引型传输媒体有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电力线。而非导引型传输媒体是指自由空间,可使用的电磁波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
2.3 课后练习
1. 不受电磁干扰和噪声影响的传输介质是( C )
A. 屏蔽双绞线 B. 非屏蔽双绞线 C. 光纤 D. 同轴电缆
分析: 从目前对“光”的认识来说,光也是一种波动的辐射传播,也是带点粒子的振动辐射出来的能量,属于波长极短的电磁波,但它又不简单的就是一种电磁波,从对光传播的研究来说,它还有粒子(光子)的性质,光在光纤中的反射传播过程,遵循的是光子的反射,所以它不受电磁场的作用。
2. 我们几乎每天都要使用的Wi-Fi,其信号属于( B )
A. 无线电波 B. 微波 C. 红外线 D. 可见光
分析: Wi-Fi信号属于微波。
3. 双绞线是用两根绝缘导线绞合而成的,绞合的主要目的是( A )
A. 减少干扰 B. 提高信号传播速率 C. 增大传输距离 D. 增大抗拉强度
分析: 绞合的主要目的:1. 抵御部分来自外界的电磁波干扰;2. 减少相邻导线的电磁干扰。
4. 多模光纤传输光信号的原理是( D )
A. 光的折射特性 B. 光的发射特性 C. 光的绕射特性 D. 光的全反射特性
分析: 多模光纤传输光信号的原理是光的全反射特性。只要从纤芯中射到纤芯表面的光线的入射角大于某一个临界角度,就可产生全反射。因此,可以存在许多条不同角度入射的光线在一条光纤中传输,这种光纤称为多模光纤。
5. 以下关于单模光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 光纤越粗,数据传输率越高 B. 如果光纤的直径减小到只有光的一个波长大小,那么光沿直线传播 C. 光源可以使用发光二极管 D. 接收端可使用光电二极管
分析: 若光纤的直径减小到只有一个光的波长,则光纤就像一根波导那样可使光线一直向前传播,而不会产生多次反射,这样的光纤称为单模光纤。
3. 传输方式 3.1 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 3.1.1 串行传输
串行传输是指数据是一个比特一个比特一次发送的。因此,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只需要一条数据传输线路即可。适合远距离传输,计算机网络采用这种传输。
3.4 课后练习
1. 对讲机的通信方式属于( B )
A. 单向通信 B. 双向交替通信 C. 双向同时通信 D. 并行通信
分析: 对讲机的通信方式属于双向交替通信,即半双工通信。
2. 被用于计算机内部数据传输的是( B )
A. 串行传输 B. 并行传输 C. 同步传输 D. 异步传输
分析: 计算机网络中,数据在传输线路上的传输采用的是串行传输;计算机内部的数据传输常采用并行传输方式。
3. 一次传输一个字符(5~8位组成),每个字符用一个起始码引导,同一个停止码结束,如果没有数据发送,发送方可以连续发送停止码,这种通信方式称为( D )
A. 并行传输 B. 串行传输 C. 同步传输 D. 异步传输
分析: 异步传输以字符为传输单位,一次只传输一个字符(由5-8位数据组成)。每个字符有1个起始位和1至2个停止位保证字符的同步,字符内以约定频率保证位同步,字符之间异步,可有任意的空闲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