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收藏

[Android] 进程通讯 & Service 笔记

移动开发 移动开发 发布于:2022-04-11 18:41 | 阅读数:510 | 评论:0

Linux进程通讯机制
Linux 系统中有万物皆文件的说法,虚拟文件系统(VFS)是 Linux 对外的接口,任何程序都必须通过这层接口来使用它。
为了避免系统安全问题(越权访问),进程间内存无法共享,数据交互就得采用特殊的通信机制(IPC)。
进程划分用户空间(不可共享)跟内核空间(可共享),并且所有进程都共享一个内核空间
Linux 系统中,主要通过 copy_from_user() 跟 copy_to_user() 函数来进行跨进程数据的交互。
交互流程
当 Client 向 Server 发起 IPC 请求时(交互),Client 会先将数据从用户空间拷贝到内核空间,驱动程序在将内核空间中的数据拷贝到 Server 中,完成 Client 向 Server 进程间数据传输。
缺点:性能低,需要两次内存拷贝,而且无法得知接收数据的大小,内存消耗大。
共享内存
通过 shmget() 函数申请内存共享(虚拟的临时文件),但不是在内核中;
通过 shmat() 函数把共享内存映射到用户空间,成功返回内存地址,通过这个地址来进行数据的读写
无需内存拷贝,使用简单,但不适合并发场景,数据同步不及时,所以通常跟信号量配合,达到同步的控制。
信号 Signal
需要拷贝两次内存,发送信号通知,可以跨进程接收,无法传输复杂数据,主要用于同步。
信号量 Semaphore
类似同步锁,资源竞争时互斥访问,可以看作一个计数器,用来记录内存存取状况;
根据数值来判断,资源在一个时刻只有一个进程(线程)所持有,如果有进程持有会进入休眠队列等待唤醒。
管道
需要拷贝两次内存,首先调用系统函数创建管道,同时会在内核中创建虚拟文件,通过对虚拟文件的读写(不能同时进行)来达到交互的目的,传输数据不能超过4k,否则会阻塞管道。
PIPE - 单向管道,一端只能读,另一端只能写,pipe是匿名的,只支持父子和兄弟进程之间的通信。
FIFO - 双向管道,可以读也可以写,能保证数据顺序,创建管道后需要调用 open 函数打开文件才能操作。
Android 主线程中的 Looper 唤醒,native 层的 Looper 使用的是 pipe 匿名管道,写入数据时会重新唤醒管道。
缺点:管道速度慢,且匿名管道只能父子通信,容量也有限。
消息队列
需要拷贝两次内存,队列是一个消息链表,消息都包含标识符,不同进程可以根据消息类型标识符来对这个链表进行操作。
队列本身是异步的,还可以实现模块之间的解耦,Handler 线程通信也使用了消息队列。
ContentProvider
启动时会通过 AMS 注册服务,然后可以通过 URI 来获取 Binder 引用,从而获取到 Server 方法进行交互。
Socket
需要拷贝两次内存,开销大,不安全。
HTTP TCP UDP 概括总结
Binder 机制
Binder 是 Android IPC 的基础,像是一个粘合剂或者中转站,把 client、server、service manager(三者为不同进程)粘合一起。
虽然 Linux 中有管道、队列socket 等进程通信方式,但是 Binder 在性能(一次拷贝)、安全(app应用具有 id 标识可以更好鉴别身份)等方面更出色。
划分
Binder 内存被划分为用户空间(应用程序)和内核空间(内核和驱动),这样用户空间崩溃了,内核空间也不会受到影响;
Client、Server 和 ServiceManager(管理 Service 注册与查询) 都运行在用户空间上的不同进程中,Binder 驱动程序运行在内核空间。
Client、Server 和 ServiceManager的交互也是基于 Binder,Binder 跟 ServiceManager 属于系统自带。
Binder 交互
首先,Server 通过 Binder 向 Service Manager 注册服务,等于告诉 ServiceManager 它有什么功能;
然后 Client 调用 Binder 向 Service Manager 查询 Server 中的信息,Service Manager 查询完毕后返回一个 Proxy 代理对象;
最后 Client 通过代理对象,进行调用后在发送给 Binder 驱动,最后 Server 执行后把返回值发送给驱动,驱动再转发给 Client(App) 进程。
传统的跨进程交互需拷贝数据2次,Binder 只需要拷贝一次内存,主要是使用到了内存映射;
Binder 在内核空间和接收进程的用户空间中会创建一个共享内存,达到一次拷贝的目的。
mmap 内存映射
把进程虚拟地址和文件物理地址进行关联,使得二者存在对映关系,进程就可以采用指针的方式操作这段内存。
调用 linux 系统下的函数 mmap,作用是虚拟内存区域和共享对象建立映射关系,提高数据的读、写,减少了数据拷贝次数,以达到内存复用。
start activity
Intent Activity 跳转使用的 Binder,由于 Binder 传输数据有大小限制的,数据超过大小就会报错(手写open,mmap就可以突破这个限制), Binder 主要用于频繁通信而存在。
content provider
底层使用 Binder,而 Binder 线程数默认最大为16,超过会阻塞线程,所以只能支持16个线程同时并发。
优缺点
高效 - 只需要拷贝一次内存;
安全性高 - 每个进程都有 UID,PID 身份标识,容易鉴别身份;
ALDL
Android 提供了 ALDL 来进行跨进程之间的通信,通过 Binder 实现的一个简化封装的工具。
Service
运行在主线程上,不可以执行耗时操作,否则会 ANR,不同 Activity 可以很好去控制 service。
使用
启动 service 可以在后台执行计算处理,绑定 service 可以跟组件进行交互。
start 方式开启(stop 关闭)的 service,在该 Activity 销毁后仍会运行,无法获取服务中的值;
onCreate -> onStartCommand -> onDestroy
bind 方式开启(unBind 关闭)的 service,依赖绑定的 Context,该 Context 所在活动销毁后会停止,可以通过 binder 获取返回结果。
onCreate -> onBind -> onUnBind -> onDestroy
默认为后台服务,容易被系统回收,也可以设置成前台服务,不容易被回收。
public class MyService extends Service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reate() {  
    super.onCreate();  
    Notification notification = new Notification(...);  
    ...
    startForeground(1, notification);  
  }   
}
交互
1.通过 intent 传递,onStartCommand 中获取。
2.通过 binder 对象传递:
bindService 时把 ServiceConnection(重写方法中获取到 binder 对象) 类当做参数,Service 中 onBind 返回自定义的 binder 对象。
@Override
  public IBinder onBind(Intent intent) {
     return new MyBinder();
  }
  public class MyBinder extends android.os.Binder{
    public void setData(int count){
      MyService.this.count = count;
    }
  }
3.回调传值。
关闭
Service 必须在既没有跟 Activity 关联又处于停止状态时才会被销毁。
如果同时使用了 start 跟 bind 方式开启服务,需要同时调用两者的关闭方法去停止服务。
IntentService
Service 的子类,会创建单独的线程,在 onHandleIntent 方法中执行耗时操作,结束后自动停止。


   
   
   


关注下面的标签,发现更多相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