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18.19.140.242 这是一个请求到apache服务器的客户端ip,默认的情况下,第一项信息只是远程主机的ip地址,但我们如果需要apache查出主机的名字,可以将 HostnameLookups设置为on,但这种做法是不推荐使用,因为它大大的减缓了服务器.另外这里的ip地址不一定就是客户主机的ip地址,如果 客户端使用了代理服务器,那么这里的ip就是代理服务器的地址,而不是原机.
2) - 这一项是空白,使用"-"来代替,这个位置是用于标注访问者的标示,这个信息是由identd的客户端存在,除非IdentityCheck为on,非则apache是不会去获取该部分的信息(ps:不太理解,基本上这一项都是为空,奉上原文)
The "hyphen" in the output indicates that the requested piece of information is not available. In this case, the information that is not available is the RFC 1413 identity of the client determined by identd on the clients machine. This information is highly unreliable and should almost never be used except on tightly controlled internal networks. Apache httpd will not even attempt to determine this information unless IdentityCheck is set to On.
3) - 这一项又是为空白,不过这项是用户记录用户HTTP的身份验证,如果某些网站要求用户进行身份雁阵,那么这一项就是记录用户的身份信息
4) [10/Dec/2010:09:31:17 +0800] 第四项是记录请求的时间,格式为[day/month/year:hour:minute:second zone],最后的+0800表示服务器所处的时区为东八区
5) "GET /..haizhu_tianhe.xml HTTP/1.1" 这一项整个记录中最有用的信息,首先,它告诉我们的服务器收到的是一个GET请求,其次,是客户端请求的资源路径,第三,客户端使用的协议时HTTP/1.1,整个格式为"%m %U%q %H",即"请求方法/访问路径/协议"
6) 200 这是一个状态码,由服务器端发送回客户端,它告诉我们客户端的请求是否成功,或者是重定向,或者是碰到了什么样的错误,这项值为200,表示服务器已经成 功的响应了客户端的请求,一般来说,这项值以2开头的表示请求成功,以3开头的表示重定向,以4开头的标示客户端存在某些的错误,以5开头的标示服务器端 存在某些错误,详细的可以参见 HTTP specification (RFC2616 section 10).[http://www.w3.org/Protocols/rfc2616/rfc2616.txt]
7) 1933 这项表示服务器向客户端发送了多少的字节,在日志分析统计的时侯,把这些字节加起来就可以得知服务器在某点时间内总的发送数据量是多少
8) - HTTP Referer:告诉服务器我是从哪个页面链接过来的,没有值时可能是直接打开网页的原因。
9) "Mozilla/5.0 (Windows; U; Windows NT 5.1; zh-CN; rv:1.9.2.8) Gecko/20100722 Firefox/3.6.8 (.NET CLR 3.5.30729)" 这项主要记录客户端的浏览器信息 2).error_log
error_log为错误日志,记录下任何错误的处理请求,它的位置和内容由ErrorLog指令控制,通常服务器出现什么错误,首先对它进行查阅,是一个最重要的日志文件
tail error_log,随意摘取一个记录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Fri Dec 10 15:03:59 2010] [error] [client 218.19.140.242] File does not exist: /home/htmlfile/tradedata/favicon.ico
同样也是分为几个项: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Fri Dec 10 15:03:59 2010]
[error]
[client 218.19.140.242]
File does not exist: /home/htmlfile/tradedata/favicon.i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