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包(Pacakge)是邪恶的,因为真正的Linux用户会从源码构建他所想要的的一切,并严格的管理系统中安装的软件。
解析依赖关系的包管理器是邪恶的,真正的Linux用户会手动解决这些该死的依赖关系。
apt-get总能把事情干好,所以只有Yum是邪恶的。
Red Hat简直就是Linux中的微软。
诸如此类...就像我之前常常说的一样,变化总是让人沮丧。这些该死的变化搅乱了我的工作流程,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情,任何业务流程的中断,都会直接影响到生产力。但是,我们现在还处于计算机发展的婴儿期,在未来的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将会持续有快速的变化和发展。想必大家应该都认识一些因循守旧的人,在他们的心里,商品一旦买回家以后就是恒久不变的,就像是买了一把扳手、一套家具或是一个粉红色的火烈鸟草坪装饰品。就是这些人,仍然在坚持使用Windows Vista,甚至还有人在使用运行Windows 95的老破烂机器和CRT显示器。他们不能理解为什么要去换一台新机器。老的还能用啊,不是么?
这让我回忆起了我在维护老电脑上的一项伟大的成就,那台破电脑真的早就该淘汰掉。从前我有个朋友有一台286的老机器,安装了一个极其老的MS-DOS版本。她使用这台电脑来处理一些简单的任务,比如说约会、日记、记账等,我还用BASIC给她写了一个简单的记账软件。她不用关注任何安全更新,是这样么?因为它压根都没有联网。所以我会时不时给她维修一下电脑,更换电阻、电容、电源或者是CMOS电池什么的。它竟然还一直能用。它那袖珍的琥珀CRT显示器变得越来越暗,在使用了20多年后,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现在我的这位朋友,换了一台运行Linux的老Thinkpad,来干同样的活。
前面的话题有点偏题了,下面抓紧时间开始介绍systemd。 运行级别 vs. 状态
SysVInit使用静态的运行级别来构建不同的启动状态,大部分发布版本中提供了以下5个运行级别:
单用户模式(Single-user mode)
多用户模式,不启动网络服务(Multi-user mode without network services started)
多用户模式,启动网络服务(Multi-user mode with network services started)
系统关机(System shutdown)
系统重启(System reboot)
SCRIPTNAME="${0##*/}"
SCRIPTNAME="${SCRIPTNAME##[KS][0-9][0-9]}"
if [ -n "$APACHE_CONFDIR" ] ; then
if [ "${APACHE_CONFDIR##/etc/apache2-}" != "${APACHE_CONFDIR}" ] ; then
DIR_SUFFIX="${APACHE_CONFDIR##/etc/apache2-}"
else
DIR_SUFFIX=